● 汽車“三包”仍在征詢意見
回顧:2011年10月26日,國家質檢總局舉行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即我們俗稱的汽車“三包”)立法聽證會。質檢總局表示:聽證會對立法提供了可貴的建議和意見,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并對三包法案加以完善,但法案出臺仍無具體時間表。
自2001年起,中國“汽車三包”的計劃就開始進行,到了2005年1月10日,相關部門首次推出的汽車“三包”草案公示。不過,時隔七年,至今仍無定數。
中汽協指出目前推出汽車三包的時機尚不成熟,原因是配套體系不健全,會加重消費者負擔,應該明確規定消費者和鑒定機構的義務和責任。
編者簡評:“汽車三包”多年懸而不發,使得消費者對此規定出臺似乎信心疲軟,對它的可操作性也持質疑態度。三包制度確實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第三方鑒定機構的建立,以及次品舉證等。但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結果,并非是一次次的紙上談兵。
相關閱讀:
均呼吁盡快出臺 汽車"三包"聽證會結束
//www.china-wallpaper.com/news/201110/257021.html
● 校車安全法規出臺刻不容緩
回顧:“20死44傷”,2011年11月16日甘肅省發生的幼兒園校車重大交通事故再次讓社會關注校車安全問題。12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校車安全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其中表明,校車將享受到多項道路特權,從而為學生上學保駕護航。另外,意見稿內對校車規格、誰來監管、上崗司機需要的資質等也做出一一說明,可謂非常詳實。
編輯簡評:安全意識為何不能提前萌生呢?僅是“制度”出臺并非是最終目的,人們更需要的是加強安全意識,以及責任感。鮮血一次次拷問著校車制度何時出臺。我們等待國家相關部門給出的最終答案。
相關閱讀:
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中美校車懸殊對比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112/270380.html
● 車船稅按排量征收
回顧:2011年11月23日,在召開的國務院第182次常務會議上,新車船稅草案正式被通過,并宣布將會在2012年1月1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新車船稅將按照排氣量劃分為7個梯度,其中乘用車年基準稅額從1.0升以下的為60元至360元,到4.0升以上的3600元至5400元。值得關注的是,4.0L以上排量的最高稅額與1.0L的最低稅額相差幅度達到90倍之多。
編輯簡評:相比老車船稅中乘用車按照載客數量劃分大型至小型客車的征收方式,新車船稅法級別劃分更為細化,且從另一個層面在鼓勵未來市場中小排量車型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新車船稅對于國內汽車銷量局面不會有明顯影響,而至于小排量車型是否全部等于節能減排,對此,編輯還持保留意見。
相關閱讀:
年度爭議事件:車船稅擔節能減排重任?
//www.china-wallpaper.com/news/201112/277937.html
● “雙反”實施 為期兩年
回顧:國家商務部于2011年12月14日宣布,自2011年12月15日起,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5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時,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繳納相應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實施期限2年。
據商務部統計,通用、克萊斯勒等產品近年來占中國國內市場份額持續增加。尤其在“雙反”調查期末的2009年1至9月,被調查產品所占市場份額大幅增加,同時價格下跌,壓低國內同類產品價格,影響國內產業的盈利能力。
征收“雙反”稅后,購買被征稅的汽車的價格必然升高,并且涉及的企業的在華銷售業績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專家表示,中國對美部分進口汽車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的措施,符合世貿規則,不是一種保護主義。
編輯簡評: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受直接影響就是,如果購買被“雙反”的進口車,那么將花更多金錢;對于企業而言,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被涉及“雙反”的企業無疑將想辦法應對,而此舉將會為其他汽車制造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創造空間。
相關閱讀:
中國將對美部分進口汽車實施"雙反"措施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industry/201112/276014.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