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編者按】2022年車市步入收官階段,經歷三年疫情沖擊,起伏中的中國車市,來到又一個命運的十字路口。2023年,向左還是向右?穩守還是反擊?人們各有答案,也各懷期許。中國車市的巨輪將駛向何處?人們明知難以預測,卻仍不免好奇。
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汽車之家發起「預測2023」系列策劃,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羅蘭貝格等權威機構專家,對車市走向做出專業預測,同時與汽車廠商高管交流做出市場前瞻。
此為系列第二篇,由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屹執筆。2022年在多重負面因素沖擊下,中國汽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全年終端零售2328.4萬輛,同比2021年下降8.9%,銷量規模創2015年以來最低水平。盡管市場呈現負增長,但其中也有三大結構性亮點。
馮屹對2023年汽車市場的發展進行了預測:經濟、政策、市場均呈現出了積極向好的特征,可有效支撐2023年汽車市場在低基數下實現小幅正增長。預計2023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441.4萬輛,同比增長4.9%,其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32%。其中,支撐因素和風險點并存,“分化”是全年市場主旋律,消費升級與電動化趨勢顯著。
2022年汽車市場在海內外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略顯疲軟態勢,全年銷量2328.4萬輛,同比下降8.9%,但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再創歷史新高,達23.6%。展望2023年,在防疫優化、經濟修復、政策支撐、收入改善及信心提振等因素合力作用下,汽車市場進入疫后修復調整期,預計2023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441.4萬輛,同比增長4.9%,其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32%。
一、2022年汽車市場面臨多重壓力與挑戰,政策托底下乘用車市場韌性凸顯
2022年,在國內宏觀經濟下行、二次疫情反復,國際芯片短缺延續、油價和原材料價格高漲等多重負面因素沖擊下,中國汽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全年終端零售2328.4萬輛,同比2021年下降8.9%,銷量規模創2015年以來最低水平,市場盡顯疲軟態勢。其中,乘用車方面,政策托底作用明顯,600億購置稅減半政策疊加地方、企業促消費等政策累計有效拉動銷量近80萬輛,全年銷量2070.3萬輛,呈現3.0%的小幅負增長;商用車方面,前期環保和超載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疊加疫情影響下生產生活受限,全年銷量258.1萬輛,同比下滑38.9%。
『數據來源: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終端零售數據』
從結構上看,2022年汽車市場盡管呈現負增長,但也不乏以下結構性亮點:
(1)新能源市場逆勢高增長帶動中國品牌持續向上突破,品牌競爭格局重塑
2022年,在經濟下行、油價攀升背景下,新能源車經濟性優勢凸顯,疊加其超強的產品體驗性和促消費政策支撐,新能源市場延續2021年高增長態勢。乘用車方面,新能源單月滲透率突破32%,全年銷售526.6萬輛,滲透率達25.4%。受益于新能源市場的高增長,中國品牌緊抓智能化、電動化產品趨勢及當下消費個性化、國潮化的消費大勢,實現產品品質和價格的全面升級,中國崛起勢頭高歌猛進,2022年中國品牌已然成為唯一正增長品牌,全年增速為6%,份額近45%,創十余年來的新高。商用車方面,新能源化的發展一直由國產品牌主導,隨著企業投入產品不斷豐富、使用場景持續擴大、發展模式不斷創新,2022年商用車新能源化也取得了較快發展,全年銷售23.8萬輛,同比增長89.6%,滲透率達到9.2%。
(2)經濟下行疊加消費升級驅動下需求結構生變,產品需求高端化趨勢明顯
在疫情擾動疊加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下,中低收入群體受到沖擊較大,購買力和購買意愿雙雙受挫,儲蓄率創近年來新高,2022年3季度末,居民儲蓄率達35.3%,較2022年初提升約4個百分點,且顯著高于疫情前29%左右的年度水平。具體到乘用車市場表現為2022年15萬元以下細分市場增速和份額均呈現大幅下滑態勢。相比中低收入群體,高收入群體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消費受到擾動程度相對較小,隨著市場迎來換購高峰期,在行業電動化、智能化新品驅動下疊加燃油車方面購置稅減半政策、降價等多重有利因素,換購市場依舊表現相對活躍,20萬以上高價格段、中型(B級)及以上高級別市場展現出超強韌性和活力,其中中型(B級)及以上市場擴張明顯,市場份額較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至40%左右。
(3)經濟實力強、疫情精準防控及促消費政策頻現,高級別城市展現超強韌性
在三年疫情反復及經濟下行沖擊下,四、五、六線城市因地方財政支出規模和居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消費能力明顯下降,乘用車市場增速和份額持續走低,對市場的拖累效應日益凸顯。相反的,受益于精準的防疫政策、穩健的經濟基礎以及有力的促消費補貼政策,一、二、三線城市乘用車市場仍頂住了重重壓力,市場份額較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至61%以上,其中二線城市全年實現正增長,成為乘用車市場增長的主力。
二、2023年汽車市場同比增長4.9%,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32%
2023年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向“十四五”目標邁進的第三年,更是國內疫情管控松綁全面進入免疫時代的第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盡管海內外經濟社會發展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依然存有壓力,但經濟、政策、市場均呈現出了積極向好的特征,可有效支撐2023年汽車市場在低基數下實現小幅正增長。
1、支撐因素和風險點并存,但前者對市場影響更為顯著
(1)經濟回暖、政策發力、換購市場驅動下,汽車市場迎來疫后小幅反彈
①宏觀經濟逐步企穩復蘇,可為汽車市場修復奠定有力基礎
盡管當前經濟仍面臨需求不足、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隨著國內防疫措施松綁,疊加穩增長政策的合力支撐,2023年宏觀經濟將穩步復蘇,GDP增速在基數效應下預計將呈現“前低中高后平穩”的走勢,全年增速回升至5.2%左右,可為汽車市場修復提供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進一步的,在經濟回暖背景下,穩就業保增收政策加速顯效,居民失業率特別是中青年群體失業率將明顯改善,驅動消費者收入增加、信心提振,消費者購買力和購買意愿雙雙提升,利好乘用車市場回暖;同時經濟活動景氣度提升將進一步促進物流運輸需求,物流類商用車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②產業政策持續擴維發力,可為汽車市場修復提供信心支持
202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促進汽車消費的整體基調不變,將持續為汽車市場發展提供支撐。一是新能源汽車消費仍是重點支持領域。盡管新能源國補退出,但在加大中央財政向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的要求下,2023年地方補貼也有望加碼,仍有利于平穩市場預期。此外,2023年財政支出有望向新能源基建領域傾斜,充換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利好消費者購買意愿提升。二是2023年有望進一步放寬甚至取消汽車限購,可刺激釋放一定的剛性需求。三是在環保政策、治超政策和路權政策的三重疊加下,商用車產品持續向合規化、新能源化發展,而不斷優化的路權政策也將進一步促進城市物流車、皮卡車型需求釋放。
③二手車與增換購市場雙驅并進,可為汽車市場持續注入新動能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普及后期,增量向存量轉換趨勢明顯,增換購對新車驅動力逐步強化,2022年家庭增換購占新車比例已超過50%。從二手車市場來看,2022年二手車交易量或將超過170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二手車與新車比例已超過0.8;從保有基盤來看,2021年我國乘用車保有量已達到2.45億輛,其中達到核心換購高峰期4-9年的車型約1.03億輛。未來隨著保有車齡年的逐步增加、二手車市場逐步完善,在經濟回暖及政策向好的態勢下,增換購需求動力或將持續得到強化,有效支撐市場整體回暖。
(2)海內外發展不確定下市場風險點仍存,但不改汽車市場回暖態勢
2023年,面臨復雜多變的海內外環境,汽車市場風險點仍存。一是穩增長政策效果不及預期,消費信心及市場動能持續承壓,對市場疫后修復支撐力度有限;二是新能源國補及燃油車購置稅減半兩大政策于2022年底退出導致消費前置,需求透支疊加防疫松綁初期需求疲軟下2023年一季度市場將明顯回落;三是在新能源國補退出后,多數車企已宣布2023年乘用車漲價方案,且短期內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風險仍存,車企成本壓力仍大,多輪漲價下新能源車經濟優勢減弱,擾動消費者購買意愿,市場面臨增長動力減弱的風險;四是我國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進口依賴性仍強,中美關系惡化將擾動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但整體而言,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整體可控,在無超預期的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條件下,2023年汽車市場回暖態勢基本已定。
2、后疫情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穩步修復,“分化”仍是全年市場主旋律
(1)全年走勢:2023年汽車市場呈現疫后反彈,全年呈現“前低后高”走勢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疊加2022年的基數影響,2023年汽車市場銷量預計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全年終端零售銷量將達到2441.4萬輛的水平,同比增長4.9%,其中乘用車預計2160.0萬輛,同比增長4.3%;商用車預計281.4萬輛,同比增長9.0%。
但從季度走勢來看,一季度市場將明顯承壓,增速面臨大幅回落風險,一方面,受春節假期錯位和新能源國補及燃油車購置稅減半兩大政策退出影響,2022年底對2023年一季度需求透支效應顯著;另一方面,當前宏觀經濟修復動能偏弱,且感染人數激增,盡管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但穩增長效果具有一定時效性,宏觀經濟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仍面臨較大壓力,消費復蘇動能有限。若無消費政策支撐下,一季度汽車銷量將達到480.4萬輛的水平,同比下降14.9%;其中乘用車銷量約416.4萬輛,同期低基數基礎上同比下滑16.0%,在全年中的份額為19.3%(增速與份額創近年來除2020年以來的新低),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120.8萬輛,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19.6%。二季度隨疫情負面影響逐步消退,經濟逐步回暖,市場將在低基數下呈現相對高增長。三季度后市場將逐步回歸常態化增長態勢。
(2)市場趨勢:市場“分化”態勢加劇,消費升級與電動化趨勢顯著
①新能源乘用車加速對燃油車替代,滲透率將超過35%。在油價高位運行、促消費政策支撐、產品技術提升、配套設施完善等多重利好推動下,新能源加速對燃油車替代,預計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量有望達到760萬,市場滲透率超過35.0%,產品結構上,PHEV產品在可油可電雙重優勢下,在技術進步與產品供給豐富雙重促進下2023年PHEV市場預計仍將保持75%以上的高增長,在乘用車市場中滲透率有望超過10%。
②中國品牌持續向上突破,市場份額或將突破50%。2022年中國品牌為唯一正增長品牌,2023年中國品牌依靠個性化、智能化、電動化建立的產品優勢將延續,隨著產品供給的逐漸完善以及用戶認可度提升,中國品牌2023年銷量、份額將延續雙增長。
③消費升級以及換購驅動,高端市場持續發力。隨著宏觀經濟修復、居民收入提升,用戶特別是增換購用戶對品質、空間、服務等“軟產品力”的高追求,消費升級趨勢愈發明顯,高級別和高價格段市場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具體表現為中型(B級)及以上市場、20萬元以上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分別有望超過41%和34%,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穩步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④輕微型物流車需求在縣域市場或有較快增長。在推動鄉村振興,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村電商等一系列政策活動支撐下,鄉鎮、農村物流配送需求或將迎來發展機遇。
3、短期內政策仍需加力加效,助力汽車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為確保汽車市場平穩度過2023年這一關鍵過渡期,進一步發揮汽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政府仍要繼續深挖并有效釋放汽車消費潛力。為此,我們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1)適當延續傳統能源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和新能源車國家補貼至2023年一季度末,保障汽車市場平穩過渡至經濟恢復期;適當延續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結合動力電池價格下降趨勢,適當降低補貼力度,保證新能源汽車市場平穩度過國補退出期。
(2)進一步出臺刺激汽車升級消費系列政策,如加大老舊二手車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加大縣域以下市場支持力度、探索購買新能源車抵所得稅優惠政策等。
(3)進一步在全國推廣放開新能源車輛路權,并予以新能源車輛高速通行費、充電等營運優惠,擴大商用車營運范圍和使用效率,綜合提升新能源商用車營運環節經濟性,從根本激發新能源市場需求活力。
(4)繼續實施動力電池及主要原材料領域的保供穩價政策,嚴厲打擊囤積居奇行為,穩定行業積分價格,保障新能源市場平穩運行。(文/汽車之家特邀專家 馮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