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10月21日,圈速6分59秒157,仰望U9(參數|詢價)X成為紐北最速純電超跑。這并不是第一個登上紐北并取得優異成績的中國品牌車型。中國品牌向上,不但擠壓了海外主流品牌的市場空間,更是令豪華品牌也不能再安靜地高高在上了。
曾經加價都一車難求的雷克薩斯,月平均折扣率也一度增長至27%。但,即便是祭出“以價換量”的殺手锏,也不能挽回快速下滑的銷量。如今,豪華品牌的銷量困境,已經不僅存在于二線豪華市場。中國品牌持續向上高端化,憑借新能源托舉、技術創新以及超高性價比,正在向BBA宣戰。(相關閱讀:豪華信仰崩塌,BBA不再吸引年輕人)

豪華品牌銷量水平退回2016年水平,四成豪華車置換用戶改投中國陣營
據終端銷量數據顯示,2016年開始,傳統豪華品牌(不含特斯拉)月均銷量和市場份額持續攀升,至2021年月均銷量達到頂峰26.7萬輛,隨后2021年雖呈明顯下滑,但市場份額仍保持在15%的水平。
2023年之后,銷量持續下跌,至2025年1-9月,月均總銷量19.0萬輛,市場份額降至10%,回退到2016年水平。

新客難撬動,老客更難留存。據汽車之家置換用戶數據顯示,2025H1豪華品牌用戶置換流向中國品牌的占比最高,達到41.9%,相比2024H1增加了3.2個百分點。而仍然考慮置換豪華品牌的用戶占比僅36.5%。
分能源類型看,新能源的貢獻更大。若將2025H1置換為中國品牌的用戶的41.9%份額拆解,其中33.3%流向新能源市場,相比2024H1增加了2.8個百分點。曾經沖擊高端市場多年的中國品牌,始終毫無建樹,如今依靠新能源實現了換道超車。

指導價50萬以上高端新車快速布局,至2025年中國高端新車投放占比達21%
2023年前,高端車市場一直是豪華品牌的天下,指導價50萬以上的上市新車型,超八成均來自豪華品牌。雖然,中國品牌于2019年實現了小小突破,但2023年之前投放占比始終未能超過10%。
直至2024年,中國品牌突然發力,高端車產品投放占比一舉躍升至16%。2025年1-9月再提升,突破20%,豪華品牌投放占比首次下滑至80%以下。中國品牌50萬以上高端新車型的爆發,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市場的發力。

分能源來看,中國品牌率先發力新能源市場,2019年指導價50萬以上高端新車型投放占比就已經達到了33%。至2024年,占比進一步擴大至46%,如今依舊穩固在40%以上。除了投放數量快速提升外,用戶關注也是直線上升。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崛起,近年來,用戶對中國品牌產品的關注熱情直線上升,在高端市場也是表現出色。據汽車之家大數據顯示,以入門級車型50萬以上的新能源高端新車為統計對象,2025年高端新能源車系關注Top 10中,前70%均來自中國品牌陣營。其中,前三名分別為小米SU7 Ultra、尊界S800和理想MEGA。十名開外,海外豪華品牌產品才映入眼簾,但關注熱度明顯低于中國頭部車系。為什么中國品牌車型能成功吸引消費者?因為,它們除了有著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幫更多消費者實現了“百萬豪車夢”。

高端配置下放至10萬級,中國品牌實現百萬豪車配置平民化
1998年,梅賽德斯-奔馳推出新一代S級轎車,當時最大亮點就是用全新的空氣懸掛系統取代了傳統的鋼制彈簧和液壓懸掛系統。這一創新被視為具有“劃時代意義”。此后,寶馬7系、奧迪A8、奔馳S級、路虎攬勝等豪華車均配備了空懸,而它們的起售價分別為82.8萬元、82.89萬元、94.68萬元、142.8萬元。諸如此類,有很多高端配置曾被視為是百萬豪車的代表,是普通用戶難以企及的,但如今,中國品牌把價格打下來了!
曾經百萬級豪車才配備的空氣懸架,如今最低只需要19.99萬即可擁有。至2025年,中國新能源上市新車中,空氣懸架的標配率達到13%。懸架軟硬調節新車標配率增長明顯,至2025年1-10月已經超過30%。整體主動轉向的新車標配率雖然相對較低,但入門標配車型售價已經下探至20萬級。

相比操控型配置,舒適型配置給予用戶的高端感受更為明顯。曾經只會出現在高價車上的高級配置,如今“白菜”市場也十分常見了。
至2025年,座椅通風新車標配率已經達到65%,10個及以上揚聲器、后排側隱私玻璃標配率也均超過了30%。最低只需要13.98萬就能享有電動吸合車門、零重力座椅,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而標配車載冰箱的車型價格也下探至十萬級別。

豐富的高端配置、更高的性價比幫助中國品牌成功吸引了用戶關注,但想要進軍高端市場,贏得更多高預算用戶的青睞,僅靠這些肯定不夠。中國品牌之所以能快速打開新能源高端市場,智能化是最大功臣。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帶動輔助駕駛系列配置新車標配率均實現了快速增長。
至2025年,中國新能源上市新車高速NOA的標配率已經超過了40%,入門級車型價格下探至7.88萬,城市NOA下探至9.58萬。如今,得益于中國品牌產品發展,高階輔助駕駛進入“平價放量”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擁有并感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品牌的形象也在更多用戶心中不斷升級。不過,機遇和風險總是并存的,中國品牌在推廣新技術的同時,應著重保障新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才能贏得可持續向上發展。

“小米汽車的火爆,顛覆了我的認知,感覺自己這么多年白干了。”一位深耕營銷多年的資深人士感嘆道。如今的高端用戶與過去大不相同,傳統的豪華品牌已經難以吸引他們,他們更喜歡那些個性化、科技感十足的產品,最重要的是他們敢于嘗新,樂于嘗新。
中國品牌精準定位用戶需求,在產品、服務、創新營銷等多方向發展。向上,推開了高端車市場的大門,向下,撕碎了高端配置的成本,贏得了越來越多高端用戶的青睞。但,無論何時都不能放松警惕,因為豪華品牌已經開啟全面發力智能化,明年,高端市場將掀起新一輪的格局之戰。(文/車市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