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杜螺絲] 自1980年第一家車企將安全氣囊作為標準配備,裝配在旗下量產車型上,氣囊作為汽車上重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已經發展了近40年。在這期間,雖然發生過安全氣囊傷人和召回重大事件,但沒有因此阻礙安全氣囊技術發展的步伐。在大部分車型里,一個安全氣囊只能爆一次,但有的車型上裝的是能爆兩次的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用不好會致命
安全氣囊是一種被動安全裝置,只有在安全帶的配合下才能發揮最大的防護效果。如果在車內乘員不系安全帶時發生交通事故,人體會直接被正在迅速充氣的氣囊擊中,沖擊力有多大就點擊鏈接看視頻吧,出現傷人那是輕的,嚴重的都有丟掉性命的可能。
發生事故時安全帶能最大限度的將人固定在座椅上,保證人與氣囊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即使氣囊彈出,人正面撞上去的是已經完全展開且正在泄氣的氣囊。即使是這樣,人受到的沖擊也不小,那有什么方法既能保護好乘員,又能讓乘員減少這種沖擊呢?
氣囊爆兩次可能比爆一次防護效果還好
安全氣囊的作用簡單說就是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吸收人向前的沖擊力,原理類似帶氣墊的運動鞋,氣墊越厚越不“振腳”吧,可以說氣囊越“厚實”,人“拍”在氣囊上的緩沖效果越好。車內乘員和氣囊之間的距離有限,尤其是駕駛員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更近,氣囊設計大了容易崩著人,設計小了還起不到保護作用,雙級點爆安全氣囊就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而設計──打時間差!一次碰撞氣囊充兩次氣,先充70%氣讓駕駛員“急剎車”,再充剩下的氣讓駕駛員“緩慢剎停”。
在通常情況下,雙級點爆安全氣囊兩個氣體發生器點爆時間間隔能在5-120毫秒之間自動調整,調整依據主要是駕駛員座椅位置,座椅越靠前,點爆間隔時間越長,因為駕駛員離方向盤的距離越近,人臉撞到氣囊的時間越短,過早的釋放剩余氣體人可能撞上的還是有些“堅硬”的氣囊,反之座椅越靠后,點爆間隔相應縮短。
看到這時肯定有人會這么想,既然雙級點爆安全氣囊的主氣體發生器“勁”沒普通的大,而且還有后續補充,是不是就不用系安全帶了?大錯特錯!無論你的車上配備多少個氣囊,是否是雙級點爆安全氣囊,在車輛發生事故時安全帶的作用比氣囊大的多得多!
安全帶雙預緊 勒你就是在救你
安全帶預緊可不是我們在急剎車或異常顛簸路段時安全帶發出“當”的聲音后被鎖止在固定位置(不能繼續伸長),而是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安全帶內部的氣體發生器被點爆,釋放的氣體推動安全帶卷收器反轉,將安全帶迅速收回,將人體固定在座椅上,保證足夠空間讓安全氣囊發揮功效。
既然安全帶被猛拉時會自動鎖死,車輛發生碰撞時駕駛員因慣性突然向前,安全帶也被猛拉然后鎖死,兩者結果相同,駕駛員都會被鎖死的安全帶固定,那為什么還要設計復雜的預緊裝置?
所以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安全的做法是在氣囊彈出前把乘員勒在座椅上,這樣就避免人體被正在充氣的氣囊擊傷,要實現這個功能,反應時間長的離心式離合器滿足不了需求了,需要使用反應迅速的電控系統。
現在大部分汽車安全帶都采用這種帶氣體發生器式預緊裝置,車輛發生碰撞時立即將人體約束在座椅上,使人體面前有足夠的空間讓氣囊完全展開,達到最佳的防護效果。不過您是否注意到,現在汽車絕大部分是三點式安全帶,但預緊裝置只有一個,約束的是最容易前傾也是最重要的胸部,經過這么多年的驗證,使用單預緊裝置的三點式安全帶足以達到很好的防護效果,那如果再在腰部增加一個預緊裝置,人體的約束效果豈不是會更好。
怕勒傷?工程師幫你“瞅”著呢!
視頻里為了演示清楚將胸部預緊和腰部預緊分開進行,在真實碰撞時這兩個預緊裝置會同時啟動。會不會覺得被這突然收緊的安全帶勒一下會很疼?雙向預緊還被勒兩次!確實會有些難受,不過跟保命相比受點疼還是值得的。不過工程師在安全帶上設計限力裝置,讓被勒緊的乘員相對能“舒服”些。
總結:
雙級點爆安全氣囊其實不是最近才誕生的新技術,少數豪華品牌車型此前就有這個配置。在多年前像車身穩定系統這種被動安全配置只會出現在高配車型上,近些年由于技術的不斷成熟,已經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預計用不了多久,雙級點爆安全氣囊、雙預緊安全帶也會逐漸在普通車型上普及,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安全的配置,但不管汽車上的安全配置至多么高級,不系安全帶,什么都白扯。(文/汽車之家 杜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