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氣的運輸
看完了使用感受環節,讓我們將視角再向前稍加追溯,看看運輸環節的情況。目前加氫站的氫氣主要通過高壓儲氫車補給,儲氫車每半個月前往一次加氫站,一次補給可以滿足300臺Mirai的加注需求。粗略統計,每日加氫車輛約為20臺。
■ 免費點檢
除了加注站數量不足,使用相對不便外,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保修與保養是阻礙大部分人選擇燃料電池車的又一項重要原因。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目前Mirai的保養時間確實比傳統燃油車更長,但原因主要在于銷售數量較少,操作員實際接觸較少,需要一定時間與總部確認。
■ 鄰國的啟示
在了解了日本能源情況、收集了購買、使用、保養等環節的信息后,我們明白了現階段推廣燃料電池產品遇到的問題以及阻礙。從燃料電池技術本身看,它在延續純電動產品優勢的同時,還能很好規避前者缺點,但它的普及勢必需要多條成熟產業鏈的配合。
能源結構類型、相關技術研發、車企生產制造、氫氣制取、后續基礎設施布置、維修保養政策等等這些推動新技術普及的關鍵環節,我們都存在明顯的差距。是否適合在這個時間階段引入國內的結論我想屏幕前的您自有評判......
全文總結:
當全部環節了解完后,不難看出氫燃料電池產品的普及絕不僅是車企單方面的努力便可達成。高純度氫的制取需要兼顧成本、環保以及結果;加注站的硬件設施建設相比加油站而言無論是硬件設計難度,還是成本需求均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對產品而言,燃料電池技術以及相關的零部件需要車企以及供應商共同積累,當然僅僅做出來仍舊不夠,合理的成本控制才是推進普及的關鍵因素。而這一些現階段我國均不具備,因此在短期內我們的新能源之路將如何發展,答案顯而易見。(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