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隨著新能源汽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共享化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產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業內不少人看來,發展共享汽車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最佳方案。然而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日前發表的一份報告,給共享汽車澆了一盆“冷水”。這份報告中提到,共享汽車在德國已經推行了10年,但私家車數量卻絲毫未見減少。
根據上述報告顯示,自德國2009年啟動共享汽車業務以來,汽車數量增加了580萬輛,增幅為10.4%;德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也從504輛增至567輛。對于上述數據,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表示:“多數共享汽車公司只允許用戶在城區駕車,這大大降低了共享汽車的吸引力。”
由于種種問題,共享汽車在德國很難實現盈利,諸如歐寶、馬自達、雪鐵龍等品牌已經停止在德國經營共享汽車業務,而戴姆勒與寶馬這兩個“本土巨頭”也不得不將共享汽車業務合并,以分攤風險。對于共享汽車面臨的困境,德國共享汽車聯邦協會一針見血的點明了其原因所在。“盡管德國共享汽車市場近年來一直增長,但仍屬小眾市場。”該協會發言人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多年來鼓勵民眾購買私家車,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共享汽車需要更多政策扶持。”
在中國,共享汽車是消化電動車企業冗余產能的絕佳途徑。根據交強險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上險量為71.3萬輛,同比增長38.4%,但其中所有權為“個人”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占一半,在剩余一半銷量中,共享汽車則占據不小的份額。(文/汽車之家 陳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