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2009年,中國新車銷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達到107萬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在這一項項的數據之下,我國似乎已經摘掉了那個“汽車產業弱國”的帽子,但從二手車領域的相關數據來看卻仍有很大努力空間。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2022年,二手車累計交易約1595萬輛,同比下降9%左右;2023年1-6月,二手車累計交易量876.86萬輛,同比增長15.6%。盡管市場行情在變好,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的差距卻頗為明顯。以美國為例,2022年美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達到4000萬輛,其新車與二手車銷售比例最高能達到1:3,而這項數據在我國僅能實現1:0.6。
上述數據之比,一方面掲示著我國在二手車領域發展的不足,同樣彰顯著二手車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事實上,相關部門一直在推進促進二手車行業健康發展的系列政策。而在取消限遷、減稅、便利交易登記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下,二手車如今的發展已有很大改善。
為進一步了解二手車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汽車之家與澳康達、城脈控股、深圳市物資集團董事長陳祥發進行了深度對話。在他看來,5-10年內,我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規模就能超過5000萬輛。而“匠心”“共贏”“熱愛”和“信念”,則是在這個迅速擴張市場中持久獲利的根本所在。
輕重之辯
縱覽全球,凡是二手車行業繁榮的國家,其繁榮一定是建立在規范化、市場化的基礎之上的,這點從美國、日本、新加坡的行業發展軌跡中就能發現。但在臨時產權制度頒布、二手車增值稅率降低之前,國內二手車領域整體在規范性上做的并不好。按照原先的相關規定,商家在銷售二手車的時候是需要繳稅的,而個人的出售行為則不需要,這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二手車交易都是以“個人賣個人”的形式進行的,也就是作為的經紀模式。
這導致了二手車交易缺乏商品屬性,在貸款環節中吃虧,賣家只能更多依賴利率高的商業貸款,且車輛無法當做抵押資產來募集更多資金。此前,大部分二手車商無法做大的癥結便源于此。這樣也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整個行業在效益、納統和稅收等也沒能形成應有的貢獻。
而誕生于1999年的澳康達似乎是一個“異類”。自成立之日起,該企業就秉持“自有品牌、自建展廳、自主經營”的實體發展模式。不僅拒絕個人交易模式,甚至連大平臺管用的寄售模式也不考慮。2013年,澳康達在深圳建成了一個體量頗為巨大的定制化綜合體——澳康達名車廣場,其12萬平方米的整體面積、7.3萬平方米的展廳面積創下了全球最大二手車交易展廳的吉尼斯記錄。而在其中的3000臺二手車全是澳康達自營。
在部分人看來,這種重資產模式在如今的環境下是一種負擔,而在陳祥發看來,只有資產變重,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重的價值,而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整體發展規模才會不斷做大。
“我曾經想過寄售,寄售是輕資產輕裝上陣,把客戶的車放到平臺去賣。但要寄售的車通常價格都會比較高,價格低客戶肯定不愿意賣,這會導致價格沒有競爭力。第二,寄售的車不是車商自己收來的,也不會進行整備,這樣雖然資產變輕,但帶給消費者的責任和價值也同樣少了!
『澳康達對于二手車整備價格公示』
基于這種重資產模式,陳祥發給澳康達的定義是“服務型企業”,而非“貿易型企業”。服務的核心價值首先是帶給消費者的價格;谌誀I模式,2011年澳康達推出了一口價銷售模式,指澳康達在收購車源后,根據車況、市場行情等綜合因素定價后,進行透明、合理的一口價銷售,省去消費者的議價過程。這在行業內屬于首創。
在價格之外,給消費者提供的核心價值在于整備服務。據陳祥發介紹,如今澳康達二手車的整備費用為2個點,如果按一輛車50萬來算,2個點的整備費用約為1萬元,這其中包含人工費用、材料費用甚至是場地費用等等。
“現在二手車的利潤不是單單靠賣一臺車有多少利潤,這個利潤現在已經很低了,不像十幾年前一個車的利潤可以做到幾萬塊或者十幾個點,F在競爭非常大,我們更多要帶來服務、黏性,要把后市場做好,比如有汽車保險的,售后保養的,理賠服務的,按揭服務的,包括給客戶帶來二次置換!
『陳祥發』
而這種理念的實現也和澳康達這種重資產模式密不可分。在這家企業的規劃中,全國將開設12個類似深圳澳康達名車廣場的商業綜合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近距離的服務好用戶。而對于自建樓盤的性價比,陳祥發也算了這樣一筆賬:“租場地更適合小賣場,大型賣場租場地成本高,蓋樓看似資產重,但是成本低。現在的建筑成本也就是幾千塊一平米,轉換下來的財務成本也就是2-3萬元/平米的費用,相比較之下租用的成本很可能達到百八十萬。”
對抗困難:速度+共贏
由于種種客觀原因,過去的三年對于整個汽車行業而言并不友好。新車如此,二手車面臨的困境要更大,除了要承受整體環境帶來的壓力外,新車領域的價格戰,甚至是一些刺激性政策同樣會侵占一部分原屬于二手車的消費活力。
“2022年之后,部分新車可以說是‘斷崖式降價’。在我們看來,只有提高周轉才能解決一系列問題。怎么提高周轉?就要賣合理的價格!
陳祥發所說的合理價格指的是“在指定的時間內能夠銷售出去的標價”,而澳康達會根據庫存時間而對產品價格進行動態調整。在他的理念中,單車利潤是小規模車商所追求的,而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只有追求銷售周期才能最終實現盈利。在澳康達的員工業績考核中,收購端的考核與車輛銷售周期綁定,銷售的時間越短,員工收入越高。
根據陳祥發透露的數據,現階段澳康達的庫存銷售比定在1:1.5,也就是說假設這個月庫存有2000輛,那銷售一定要達到3000輛。這種庫銷比帶來的車輛周轉周期為平均每輛車20天,而行業內的平均水平為45天左右。
“周轉快了,各方面就都好了,銷售的同事有車賣,售后的同事有車整備,甚至做保險按揭的同事都有活干了。如果企業周轉慢,所有的病都會出來!倍@么做,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車價格戰對二手車價格波動的負面影響。
如果在銷售端,對抗困難的手段是加快周轉,在收車端,澳康達在行業低迷期探索出的破局路徑則是共贏。2020年,疫情期間,為保證優質車源,澳康達推出了一項名為“公平賣”的收購模式。是指澳康達在銷售二手車時只賺取不超過5%的毛利。若售賣期間價格波動,毛利超過5%,則將其中的50%反贈給原車主。
“當時是想把超出毛利目標的100%都返給車主的,后來想了想還是得共贏,返50%車主應該就很滿意了。畢竟5%的毛利還要涵蓋稅務、財務、場地、人工這四個環節的費用!标愊榘l解釋道:“客戶賣車的時候我們就會充分溝通,車輛在經過整備后,如果毛利超過5%,則返還超過部分的50%,如果沒達到這個目標,那我們也不會找客戶要!
通過共贏來解決優質二手車源頭的方法聽起來簡單,但行業內部則極為罕見。銷售價格合理、收車價格合理、員工激勵合理,這三者之間的共贏再加上快速周轉理念,也就形成了澳康達在二手車市場競爭,應對行業困境,以及把握發展機遇的基礎思路?此坪唵,卻極為有效。
寫在最后:
在對話過程中不難發現,陳祥發是一個有遠見、有信念的管理者。匠心、共贏、熱愛、信念這幾個詞匯不僅被他掛在嘴邊,更是體現在深圳澳康達名車廣場的各處細節中。比如樓內電梯的內部裝飾是用汽車座椅質地的皮具定制的,比如不管車況好壞,經過澳康達整備的車輛都會更換新的機油,比如店內展車座椅下的腳墊不是4S店中慣用的墊紙,而是成本更高的白毛巾……
在他看來,中國二手車行業跟美國、日本有很多不同之處,后者的現狀并不一定是中國的未來。即便無法達到美國一樣1:3的新車-二手車銷量比例,中國至少也能達到1:2的比例,按照如今銷量來測算,其規模將超過5000萬輛。而在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后,必將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二手車商巨頭。
如今,僅憑深圳一家店便實現100億年銷售額的澳康達共規劃了全國12家店面,正在朝著“千億夢想”而不斷邁進。(文/汽車之家 陳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