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在前三期的節能車紀實中,我們向大家展示了車架以及發動機的制作與改造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難題。現在車殼和車架基本制作完畢了,這一期我們的編輯兼車手任飛將帶大家一起來親身靜態體驗一下我們的節能賽車,下面的內容都將以任飛的第一人稱來給大家講述。
>>>如果您未讀過第一篇的紀實文章,我建議您從第一頁開始閱讀,點擊這里跳轉<<<
● 靜態評測
我們姑且把去年和今年的兩代車型稱為1.0和2.0。實際上,1.0白車身的結構已經比較合理,但是細節方面仍然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并且因為我們今年要優化車殼,所以車架就要重新制作。于是今年我們打造了2.0車架,結構上更為理想,換言之,就是基本找不到什么毛病了。剎車有剎車的位置,電瓶有電瓶的位置,布局考慮很周詳。偶有欠缺但并無硬傷。
稍微自私的說,車架怎樣結構,發動機傳動系怎么安裝,其實都與我無關,如何把我安置在里面才是最重要的的事情。當我看過1.0的座椅之后,便向設計團隊提出:我不要那個座兒,給我拿幾條繩子捆在上面就好。實際上設計團隊的想法更為巧妙,將5根鋁帶鉚接在車架上,便形成了一個輕巧的座椅。
我躺在上面的姿勢其實并不難受,后面三根鋁帶的松緊恰到好處,并且因為后腦和脊柱的突出,中間一條鋁帶被做的更松一些,使得整個背部支撐非常理想。而臀部的支撐則稍遜于背部,明顯不如辦公室的座椅(這是一句廢話)。總的說來,2.0的座椅設計,比1.0要更舒適一些,極為人性化,實際上,這一切,包括車架,都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或許有人質疑這個座椅的堅固性,實際上我們在不久的大前天做過一個不是測驗的測驗。當時本站評測編輯胡正暘對此車躍躍欲試,待我詢問體重(75kg)之后,便一口回絕了。而另一位評測編輯李毅(65kg)一樣對此車躍躍欲試,勉強應允。而在一個小時之后,我試車的途中,屁股下方第二條鋁帶突然斷裂,所幸經常鍛煉的我的腰很好,避免了比較猥瑣的事故發生。當晚睡不著覺分析了一下原因,并非因為鋁帶自身強度的原因,而是因為此處鉚釘并沒有在上方固定,所以在彎角處經常會有因為輕微形變而產生了金屬疲勞,導致鋁帶斷裂。也就是說,這種形式的座椅的堅固性沒有問題,只是這條鋁帶上的鉚釘拉錯了位置而已。萬幸!早發現早排除。
動力方面是一個很值得一提的地方,看過我們之前報道的朋友會了解,此車的發動機被做過手腳,為了削弱動力,我們將其(……此處省略300字……)以達到節油的目的。實際上,在改造過程中,我經常都是用瞪大眼珠,捂住嘴的表情,驚嘆其尺度之大。并因此有些擔心是否可以正常點火。而當第一聲轟鳴伴隨著尾氣的清香如期而至時,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便砰然砸到了腳后跟。因為隨后便是漫長的調試,折磨人的調試。
調試是一個枯燥而有趣的工作。枯燥的是你只需要不停的點火,和旋轉兩個螺絲,并盯著裝有汽油的滴定管,觀其何時為理想的油耗。而這個實驗經常持續幾個小時,更糟糕的是幾乎每天都要做。有趣的是每一次操作,都會有一個令人期待的結果,還好,最終結果令人愉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