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上汽的一段“戀情”
對于當時奇瑞公司來說想取得這張“準生證”幾乎不太現實,因為按國家的政策是不會為這個“無名小卒”頒發轎車生產資格證的,所以他們只能嘗試通過加入“三大”(一汽、二汽、上汽)來間接獲取轎車生產的資質。
2000年,奇瑞人先后走訪了一汽、二汽,但均遭遇以企業管理、商業運作或者經濟狀況等因素被回絕,其實說白了是他們根本看不上當時奇瑞這個小造車廠。誰愿意搭上人力物力來管理支持這個也許明天就要倒閉的“小作坊”呢?況且它甚至可能還會對自己本身的口碑造成影響。
奇瑞與上汽“聯姻”的時間很短,因為后來兩家在股份增持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奇瑞取得轎車生產資質后,風云的產銷量瘋狂上漲,僅在2001年一年內便達到了20多億元的銷售額,盈利13億元。上汽看到奇瑞發展勢頭的迅猛,便想要求增持奇瑞的股份。奇瑞人這次沒有答應,他們覺得基于上汽長期對奇瑞的冷淡以及“四不原則”的戰略,并不值得為他們獻出更多的股權。最終各自只好分道揚鑣,這次分手對奇瑞來說并不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彼時的奇瑞已將轎車生產資質握在了手中。而上汽集團將原來持有的20%股份原封不動的退回給了奇瑞公司,這或許是出于賭氣或者出于情義,也可能是上汽依然看不起這個自主造車的小工廠。
造成“修車排隊”現象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早期的風云產品質量可靠性不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奇瑞的銷售和售后維修體系都不健全,想買奇瑞或想修奇瑞都不容易,所以消費者們不得不排一排隊了。
● 與MINI同“芯”
隨著時代的變遷,奇瑞早期生產的老福特發動機已經更不上時代的節奏了,各項性能和技術都已比較落后。所以奇瑞也開始積極地尋求更先進的發動機技術,機緣巧合他們購買到了一批在巴西生產的寶馬與克萊斯勒合作開發的1.6升Tritec發動機,并直接裝載在了2003年8月20日上市的旗云上,并對外打出“世界名門動力”的宣傳語。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寶馬和克萊斯勒都有小排量、低油耗發動機的需求,但獨立打造一個新的發動機工廠需要巨大的投入,當然背后也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為了規避風險,雙方一拍即合在巴西投資發動機工廠,主要生產1.4L和1.6L的汽油發動機。
奇瑞機緣巧合能夠買到這臺性能優異的發動機的原因是,當時寶馬和克萊斯勒合作的發動機工廠年產能飆升到了40萬臺,僅憑借克萊斯勒PT漫步者、道奇Neon和MINI車型的銷量難以消化這些產能,所以為了盡快收回巨額投資,這家工廠便將產品售賣給了更多的品牌。
然而好事并不是長久的,或許是由于供應鏈的問題,也或許是發動機廠商提高了原本兩三萬元的發動機供應價格,隨后奇瑞停止了搭載這款的Tritec發動機,因為當時奇瑞幾萬元的整車售價再也承受不起更高的發動機成本,這使得一直宣稱自己使用原裝進口寶馬發動機的奇瑞一時失去了底氣。因此,這件事也告誡了奇瑞一定要努力打造自己核心的發動機技術。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